形态描述
头部略短于前2胸节长度之和,额角小,侧叶前缘平截,下角突出,眼卵圆透明,第2、3腹节后下角稍突,尾节宽度略大于长度,末端平截,具侧角小齿。
触角细长,第1触角柄较短,1~2柄节几乎等长,第1柄节底末端具1刺和末端背刚毛丛,第3柄节约为第2柄节长度的1/5,鞭细长,大于柄节长度的2倍,40节,副鞭1节,末端具刚毛。第2触角等于或略短于第1触角,第4、5柄节几乎等长,鞭细长,30~38节。
上唇较强壮,前缘微拱,具细短毛。大颚切齿具6齿,动颚片4齿,刺排8刺,臼齿研磨状,触须3节,1~3节长度之比约为6:10:17,第3节为棍棒状,末端具长刚毛。下唇具内叶和细短毛,外叶顶端突出,内外侧缘具细短毛,侧角角状下弯。小颚内板窄长,内侧具斜排刚毛,外板末端具细长刚毛,背缘具细长毛。颚足内板具长刚毛,末端具1刺,外板前缘具13窄刺和刚毛,触须4节,第4节末端具1刺。
雄体第1腮足细长,底节板宽阔,强壮向前突出,前缘稍直,长节具尖的腹末端,腕节延长几乎等于掌节,掌节的掌缘直或略弯,具细短刺和刚毛,具1掌角刺,指节爪状,腹末缘具栉齿。雄体第2腮足略强壮,底节板较深于宽度,基节具有突出的前末叶,座节短,具前末叶,腕节短杯形,具前腹叶和刺。掌节宽阔,长度略大于宽度,掌缘在年轻标本中形成中突和两弯曲,在成体为两个凹陷,中间突出,具细长刚毛,掌角突出,常具掌角刺,指节强壮,内缘具栉齿和短毛。雌体第1腮足底节板前缘略弯,基节与座节的前末叶较小,长节和腕节略短。第2腮足掌节略窄长,掌缘弯曲似年幼雄体者。第3、4步足简单;5~7步足在掌节上具直的无条纹的联锁刺(loking spine)。
第1尾肢柄具长的柄矩(或末腹内肢突出),外肢略短于内肢,具末端刺和缘刺,第2尾肢柄具三角形柄矩,第3尾肢柄较粗壮,具末背3齿和内侧两刺,外肢具末端变刺和一侧刺,内肢略长,具末端刚毛和3末端小直刺及2内侧小刺。
鳃附着于2~6底节板,呈卵圆片状。附卵片较宽,具有细长刚毛,刚毛密集且每刚毛末端弯成小钩状。
触角细长,第1触角柄较短,1~2柄节几乎等长,第1柄节底末端具1刺和末端背刚毛丛,第3柄节约为第2柄节长度的1/5,鞭细长,大于柄节长度的2倍,40节,副鞭1节,末端具刚毛。第2触角等于或略短于第1触角,第4、5柄节几乎等长,鞭细长,30~38节。
上唇较强壮,前缘微拱,具细短毛。大颚切齿具6齿,动颚片4齿,刺排8刺,臼齿研磨状,触须3节,1~3节长度之比约为6:10:17,第3节为棍棒状,末端具长刚毛。下唇具内叶和细短毛,外叶顶端突出,内外侧缘具细短毛,侧角角状下弯。小颚内板窄长,内侧具斜排刚毛,外板末端具细长刚毛,背缘具细长毛。颚足内板具长刚毛,末端具1刺,外板前缘具13窄刺和刚毛,触须4节,第4节末端具1刺。
雄体第1腮足细长,底节板宽阔,强壮向前突出,前缘稍直,长节具尖的腹末端,腕节延长几乎等于掌节,掌节的掌缘直或略弯,具细短刺和刚毛,具1掌角刺,指节爪状,腹末缘具栉齿。雄体第2腮足略强壮,底节板较深于宽度,基节具有突出的前末叶,座节短,具前末叶,腕节短杯形,具前腹叶和刺。掌节宽阔,长度略大于宽度,掌缘在年轻标本中形成中突和两弯曲,在成体为两个凹陷,中间突出,具细长刚毛,掌角突出,常具掌角刺,指节强壮,内缘具栉齿和短毛。雌体第1腮足底节板前缘略弯,基节与座节的前末叶较小,长节和腕节略短。第2腮足掌节略窄长,掌缘弯曲似年幼雄体者。第3、4步足简单;5~7步足在掌节上具直的无条纹的联锁刺(loking spine)。
第1尾肢柄具长的柄矩(或末腹内肢突出),外肢略短于内肢,具末端刺和缘刺,第2尾肢柄具三角形柄矩,第3尾肢柄较粗壮,具末背3齿和内侧两刺,外肢具末端变刺和一侧刺,内肢略长,具末端刚毛和3末端小直刺及2内侧小刺。
鳃附着于2~6底节板,呈卵圆片状。附卵片较宽,具有细长刚毛,刚毛密集且每刚毛末端弯成小钩状。